進入冬季,一波波冷氣團來襲凍得瑟瑟發抖,營養師高敏敏提醒,除了天氣因素影響外,「血糖過高」也可能導致手腳冰冷,此外,缺鐵性貧血、生理期等數種原因都可能讓人體感溫度感到寒冷,禦寒方式很多種,營養師推薦了12種有助於暖身的食物,如地瓜、可可、肉桂、熱紅茶等,並提醒保暖時注意耳朵和脖子這些部位。
缺鐵性貧血:缺少健康紅血球,無法有效運送氧氣至全身,導致手腳冰冷。
2. 寒流低溫:血液優先供應重要器官,末端供血不足,手腳自然感到冰冷。
3. 菸癮影響:尼古丁讓血管收縮,特別是手指皮膚血管,影響血液循環。
4. 生理期:女性在經期失血,鐵含量降低,易怕冷。
5. 血糖過高:糖尿病患者因四肢末端血管阻塞,無法正常供氧。
6. 心血管疾病:血管阻塞影響血液循環,寒冷天氣使問題加劇。
7. 雷諾氏症:低溫或情緒波動導致手腳冰冷,甚至皮膚變紫。
8. 甲狀腺低下:新陳代謝降低,產熱不足,手腳冰冷加重。
9. 壓力大:精神緊繃使血管收縮,末端血流減少。
10. 肌肉量過低:肌肉活動產生熱量不足,難以維持體溫。
老薑:含薑烯酚,促進暖身。
2. 辣椒:辣椒素刺激血液循環,驅寒效果佳。
3. 黑胡椒:胡椒鹼助暖身,還能抑制脂肪合成。
4. 薑黃:含薑黃素和鐵質,提升代謝促循環。
5. 大蒜:蒜素提升代謝與血液循環,建議壓碎靜置15分鐘再食用。
6. 韭菜:促進血液循環,特別適合怕冷及高血壓患者。
7. 熱紅茶:茶黃素提高體溫並維持較久。
8. 70%以上可可:富含可可多酚,增強循環並提升情緒。
9. 肉桂:含肉桂醛,助產熱並促代謝。
10. 紅棗:紅棗茶有助於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。
11. 地瓜:高鉀食物,幫助調節血壓。
12. 肉類:鐵質豐富,可改善手腳冰冷。
穿衣應採「三明治式」分層法:棉質內搭、毛衣中層、防風防水外套,並注意耳朵與脖子的保暖,這些部位交感神經與血管密集且易散熱,家有長輩,尤其要格外小心。此外,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避免單獨從事高風險活動,如爬山或泡湯,運動時則避開寒冷的早晚時段。
冬天做好禦寒保暖工作,尤其糖友們更要定期量測血糖,注意血糖數值變化,並做好健康飲食控管,才能有效對抗寒冷,提升身體的舒適感與健康!
文章出處:自由健康網